2024年9月28日上午,2024年中國地理學大會暨中國地理學會成立115周年紀念會“泛地圖理論與方法”分會場在南京國際青年會議酒店成功舉辦。本分會場旨在聚焦ICT時代泛地圖學的前沿理論,探究在新技術與新需求的雙重驅動下,泛地圖理論與方法的新趨勢與新進展。南京師范大學吳明光教授、武漢大學應申教授、西南交通大學遆鵬副教授、深圳大學陳業(yè)濱博士為共同召集人,來自北京師范大學、武漢大學、蘇州科技大學、汕頭大學、河海大學、北京大學、西南交通大學等單位的11位學者作了學術報告,吸引了近百名參會人員聆聽。
【特邀報告】
在特邀報告環(huán)節(jié),董衛(wèi)華教授以“泛地圖空間認知理論與方法研究”為題,首先指出人類社會已進入地理空間、社會人文空間和信息空間相融合的三元空間。在新技術和新需求的驅動下, 地圖空間認知的三要素即認知主體、認知客體和表達方式呈現(xiàn)出泛化特征, 進而詳細闡述了國內外地圖空間認知研究進展及其存在的局限性,提出構建實驗方法體系-認知機制-表達模型的泛地圖空間認知研究框架。該框架將傳統(tǒng)的地圖空間認知拓展到了泛地圖空間認知, 推動創(chuàng)建適應泛地圖學發(fā)展趨勢的空間認知理論和方法。
【專題報告】
本分會場專題報告分為兩個階段進行。第一階段由吳明光教授主持,武漢大學應申教授與蘭州交通大學閆浩文教授共同指導的王卓博士、武漢大學楊敏教授、深圳大學陳業(yè)濱博士依此作了題為“自媒體時代的微地圖審核判別”、“可解釋的地圖數(shù)據(jù)尺度變換AI模型”、“泛地圖表達連續(xù)圖譜研究”的學術報告。以上報告有利于深化泛地圖研究邊界、應用模式、生成方式、用戶類型的討論:地圖的形式將更接地氣,泛地圖的用戶將由人拓展到機器(人),而人工智能將為泛地圖的生成提供新的技術途徑。
第二階段由陳業(yè)濱博士主持,陳泰生教授、葉超教授、丁遠副教授、吳明光教授、王成龍碩士、代如玉博士分別圍繞色覺異常人群地圖色彩智能增強與認知、信息地圖的視覺設計法則、三維地標符號生成方法、地圖風格遷移研究進展、多智能體制圖、道路地圖示意化表達與評估等主題開展學術報告。陳業(yè)濱博士分別對上述報告逐一點評。
與會專家一致認為,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地圖學理論科學,深入探索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泛地圖理論與方法,是ICT時代地圖學發(fā)展的重要任務,同時也是新時代地圖學“突圍”的重要途徑。未來需要面向國際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,圍繞泛地圖學理論與方法開展進一步的合作與交流,不斷推動地圖學理論的發(fā)展。
地 址:北京市朝陽區(qū)大屯路甲11號
郵政編碼:100101
電子信箱:gsc@igsnrr.ac.cn
主頁網址:http://m.basketballbullsstore.com
電 話:010-64870663
傳 真:010-64870663